中国金融市场第三季开篇受到美中贸易摩擦再度升温影响,波动性明显增强,10月初上证指数一度冲上3933.97点,创下10年来新高,后续尽管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引发股市回调,跌幅最深逼近100点,不过年初至今整体涨幅仍维持在18%以上,深圳成份指数年初至今涨幅也达到27%,科技股和绿色能源板块表现最突出,股市日均成交额超过2.2万亿元,显示出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之下,资金加速流入股市,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另一方面,债市表现则相对稳健,中国国债收益率维持在低档运行,10年期国债殖利率保持在2.5%,得益于央行持续注入流动性,违约风险有所下降,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扩大,国家碳市场加速发展。外汇市场方面,虽然中国央行为了平衡增涨与风险,在10月已经连续五个月维持基准贷款利率不变,但今年以来受到美元走软与贸易战影响,人民币相对强势,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从4月高点7.35一路下滑至10月中旬,现价逼 近7.1关口,黄金储备方面,中国从去年11月恢复增持以来,考虑到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全球趋势,在今年持续透过增加黄金储备来对冲风险,第三季度总增持5吨。
主要驱动因素
中国金融市场的现况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因素推动,在政策方面,央行转向适度的宽松,第三季度注入5300亿元的流动性,前三季度M2货币供应量年增8.4%,新增贷款达1.475万亿元,不仅缓解了现行通缩的压力,还支撑了股市的复苏,另外保险资金增持A股达30%,也稳定了市场信心,由政府所推动的经济转型,如AI和再生能源等,都预计能让市场加速扩张。另一方面经济数据的好表现也扮演了牛市中的关键角色,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GDP环比增长1.1%,高于市场预期的0.8%,较第二季度1.0%小幅加速,虽然同比仅增涨4.8%,较Q1和Q2略低,但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显示经济依然充满韧性,从细部来看,今年以来中国对美出口下降27%,但对欧盟、东南亚和非洲的出口分别增长14%、15.6%和18.2%,总计前三季度出口增长贡献GDP约1.2%,进口方面,前三季度总额稳定,但受国内需求影响略有波动,其他指标如工业增加值和零售销售也提供支撑,总结来看尽管面临国内消费疲软,但出口和政策刺激仍是主要增长引擎,预计全年GDP仍可达5%。
风险与机会
从今年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以来中美已经经历过多次的协商谈判,每次只要传出中美关系和缓的消息,总能刺激市场走强,第四季开篇中国宣布从12月起扩大稀土出口管制,中国的稀土资源一直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不管是在军事、电子、电动车的制造与研发等领域都仰赖稀土资源的供应链,此消息引发特朗普再次用关税威胁反制,表示将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进口关税,消息公布后造成全球市场震荡,上海综合指数一度跌2%,美国科技股下跌3-5%,VIX指数升15%,升级的贸易战消息短期放大了中美市场的不确定性,推升避险资产需求,金价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最近一周涨幅超过每盎司150美元,不过诚如开头所说,中美间的消息似乎总会以和谈后延期收场,预计本次也不会有意外,因此可以关注月底的中美和谈状况,市场推估大概率可以达成协议,使得股市得以收复消息造成的回调跌幅。
第四季除了外部威胁之外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库存高企问题也是一大隐忧,在恒大等房企债务危机后,中国房地产库存规模达到历史高位,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约6.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三四线城市库存尤为严重,去化周期平均达36个月,商业地产部分,写字楼和商场空置率同样上升,上海、北京核心区空置率分别达18%和15%,二线城市更高达25%,在过度供给以及需求疲软的状况下,库存过剩会拖累经济增长,并威胁金融系统稳定,因房企债务占银行贷款约30%,目前政府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像是以租代售,将库存转为保障性住房,计划2026年消化1亿平方米,另外国企也收购未售项目,如上海试点等,以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若政策有效,则有望改善2026年库存去化周期至24个月,后续可以关注库存的消化情形做为判断中国经济状况的其中一个指标。
结论与展望
2025年中国金融市场呈现复苏与挑战并存格局。股市结构性牛市持续,债市稳健,汇率小幅回升,显示出中国市场正从防御转向进攻,预计第四季资本市场将维持缓牛趋势,短期投资者应关注美中峰会,若谈判顺利预计将直接刺激股市发展新一轮的攻势,长期来看可以关注政府政策与经济发展,同时堤防偶发性的贸易战升级消息以及国内不容忽视通缩压力。总体而言,透过政策调节和创新驱动,中国金融市场有望在2026年实现更稳健增长。